长夜未央,红烛剪影,不负锦瑟华年~

长街长,烟花繁,挑灯回看忆流年,
短亭短,红尘辗,斜箫拈花熏墨染。
相思引,思华年,永夜初晗凝碧天,
锦瑟弦,与君连,横笛清浅永欢颜。
——「锦瑟」

时间越往前走,越来越爱年代久远的美好词汇。见证过很多场传统新中式婚礼之后,这种感觉愈发强烈。
无论是诗经里写的“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”“即见君子,云胡不喜”,还是古装剧大屏幕常常念叨的“百年好合,白头偕老”,
这些传承下来的词汇都是有味道的。

那是一种经过漫长年月的清洗、打磨,从红烛、祝福、焚香中弥漫而出的馨香。
这味道,会牵引我们在某一瞬间灵感闪现,缆绳般从现世引渡到月朗星稀的古时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唐风之美
红烛剪影中的东方主义氛围美学萦绕千年



在婚礼中,无论是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的“中国美”,还是具象到“新东方主义”美学,
想要营造的都是东方意境的氛围美感。它脱俗而雅,脱形而意,它绚丽而不失古雅,如同一场旖旎梦境。


新中式婚礼的氛围美学,不在别处,就在中国文化的源流之中。设计的内涵本身就是文化。
但对于婚礼来说,采用中式元素堆叠复制是一回事,再生复兴,激发出新的创意从而呈现出婚礼的氛围美感,则是另外一回事。


东方气韵的美,只在有些时候的某些情境下,我们才可以朦胧地感知,却无法用语言描绘。
它可以是水里的倒影,杨柳拂起的风,也可以是小桥流水人家升起的炊烟,雨夜窗前的红烛剪影......
而这场婚礼中的唐风之美,晨曦暮色,屋舍炊烟,红灯依旧,窗红依旧,千年如是。

中国瑞色
从灯火阑珊处的回眸跳跃到那方锦绣盖头


说起中国色,印象最深的场景来自马伯庸在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中的描述,
这抹灵动的红色克制而有力,抽丝剥茧,缱绻撩拨,以浸润蔓延的姿态侵袭一座城,渲染一个国。




“长安城像是一匹被丢进染缸的素绫,喧腾的染料漫过纵横交错的街道,像是漫过一层层经纬丝线。
只见整个布面被慢慢濡湿、浸透,彩色的晕轮逐渐扩散,很快每一根丝线都沾染上那股欢腾气息。整匹素绫变了颜色,透出冲天的喜庆。”

记起小说里的这番描述便能明白,这抹红色用在婚礼中,所带来的婚礼氛围美感与东方情调,
将构成微妙的审美张力,就是我们想要的“花好月圆与永久圆满的喜悦”,是中国式意味深长的表达。




婚礼色彩调和,是我们的拿手好戏,一方面,要注重整体空间的延展性,
另一方面,它是细腻心思的反映,要与情感有联结性,所以显得特别重要。


古往今来,红,一直是盛世气派,熠跃交辉,洋溢着千百年的繁华璀璨。
在踏遍红尘后,它从灯火阑珊处回眸凝望,跳跃到娇艳新娘头顶上的那方锦缎盖头,一抹中国红,寓意着瑞色临门。


锦瑟华年
长夜未央,携手对月,永不相负相思意



《文心雕龙》里,提及“隐秀”的审美精神。“情在词外,曰隐;状溢目前,曰秀。”、
比如说新中式婚礼,即是内隐的。它其中的色彩选择和设计元素,所包含的美好愿景,往往不是直观可得,
而是先隐藏起来,带着言外之意,产生意蕴难尽的感受。



宴会厅主舞台设计由古代的宫廷发簪衍生而来,如凤尾般的设计灵动飘逸,意蕴流畅。两侧宫灯红烛,月宿亭中映佳人。
云顶设计灵感源自雕梁画栋的华美宫殿,并装饰华灯,当灯光暗下,燃起的红光,点亮婚礼现场,漫天华灯,繁华一时无色。



如《长安十二时辰》般的场景,暮色四合,华灯初上,一梦长安,红墙黛瓦,朱门韶华。
这抹中国红牵引我们穿越千年的画卷,奔赴盛世长安,在满天华灯里守候长夜未央,携手对月,永不相负相思意。
身临其境,且意境曼妙。由这份意境的“蛛丝马迹”便可追寻、感受到中式婚礼的厚重、甘醇,也可得以亲眼目睹这盛唐风的华美与浪漫。

设计师说
咀嚼四时风华 解读东方气韵下的锦瑟华年




对于新中式婚礼的设计,浪漫不仅在于设计时细致入微的考量,力求把婚礼现场化为咀嚼四时风华的不二之地,
更要对历史、文化,以及情感有细致入微的感受,并温润地融入婚礼设计中,使其变得鲜活。


新中式婚礼因为饱含了人文情感,好像可以一下子钻入人心并萌生出新的关系,为心情染上三分色彩。
想必对很多钟情于“中国美”的新人来说,它既有庄重大气的一面,也有温婉内敛的优雅气质
诸如许多灯笼、红烛、锦鲤、圆月等中式传承元素,每一分毫都尽显中国式的美好与考究。

其实,在新中式婚礼风格的背后,对应的是对宏伟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表达。
它一方面寻找与之匹配的印记符号,构建出充满东方神韵的美学意境;另一方面经过设计师的物化解读,
诠释出美好的祝福。每场新中式婚礼都宛如一幅写意传情的中国画,给人“花好月圆人长久”的美满之感。

Copyright 2014. All Rights Reserved. 婚礼风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907203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