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快报 | 设计师陈大杂再次打造人文艺术发布秀【瞬】II ——燕乘春
2025-04-29 文/雁瑜 图片提供/陈大杂
当春日的暖阳洒向舟山群岛,一场名为【燕乘春】的人文艺术婚礼秀在舟山开元森泊酒店翩然启幕。
【燕乘春】的主题取意于唐代诗人张九龄《归燕诗》——“海燕虽微缈,乘春亦暂来”。
设计师陈大杂以迁徙的鸟群为灵感,将“归来”的承诺与“家园”的深意编织成一场跨越时空的视觉盛宴。
这场秀不仅是一场婚礼艺术的革新,更是一曲对“归来”的深情咏叹——人生如燕,纵使南寻北觅、远赴山海,终会循着春的指引,栖向心之所安的归途。
同时,这场婚礼秀也衔接了去年8月亚洲婚礼风尚盛典上重磅呈现的回归人文本身的婚礼秀【瞬】的故事。
一眨眼一瞬间,一辈子一瞬间,【瞬】讲述的是一段雁子和秋云等待70年的故事。
而这场主题为【燕乘春】的人文艺术秀的内容,就是【瞬】的第二篇章的故事。
通过真实故事改编的一场婚礼秀,刻画了三代人的执念。
四月燕,乘风来,携枝归巢此春还。
“是的,我刻画的还是这片海,这片需要我们一步步耐心走去的家乡。
不求绚丽宏大,但求心意,给我们的家乡,给这些故事里濯濯生辉的人性的美,
关于这个等待70年的故事,我们这辈不讲,大概以后也会被人忘记了,所以用家乡的言语讲讲,是一份寄思,也是一份期盼…”
——陈大杂 【浪3 ·瞬】
NO1.
飞鸟和潮汐的对话: 设计灵感里的生命史诗
“飞翔本身就是一种奇迹,没有什么能比鸟儿的飞翔,更能唤起我们的畅想,激发我们对空间和自由的渴望”。
陈大杂的设计灵感源自纪录片《迁徙的鸟》,他将舟山群岛——中华凤头燕鸥的珍贵栖息地化作婚礼秀的底色。
同时,也呼应着舟山开元森泊酒店的LOGO造型:飞鸟和鱼。
主舞台以“万鸟腾空”为意象,巨型羽翼装置在灯光下舒展,似雏鸟初啼、似候鸟归巢,呼应着东海潮汐的呼吸。
展翅归来的姿态仿佛冲破束缚,只为你而来,他们始终朝一个方向飞翔,象征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追求,在这个时代里,我们缺少着一往无前的勇气。
主造型是一艘漂泊在大海的船只归来,飘落的羽毛是回归自然,探索内心和自然的对话,聆听着来自天空的絮语,轻抚着这个世界。
设计师坦言:“那些关于等待与归来的故事,若无人讲述,终将被时代遗忘。”
于是,他用舟山方言的渔歌、非遗文化符号“龙裤”与迁徙的鸟群,将一场私人记忆升华为集体共鸣。
NO2.
场景更迭:从浪花到归舟,每一幕皆是人生寓言
根据主秀内容的表达 ,每一幕都是有不同的场景搭配。
宴会厅化身为流动的诗意空间。
第一幕场景:浪花装置表达大海,顶部的羽毛造型表达天空。大海和天空都是表达自由,海浪表达欢快,随性;羽毛表达轻盈,灵动。
第二幕“归舟”则让一艘木船缓缓驶入视野,羽毛如雪飘落,暗合“漂泊终有归途”的东方哲学。
最震撼的瞬间,莫过于“万鸟齐飞”的终章——海凤凰浴火重生,群鸟汇成金色的河流,掠过宾客的头顶,最终停驻于象征家园的巨船之上。
自然的神性、人性的坚守与爱情的炽烈浑然一体。
NO3.
三代人的执念: 一场人文艺术秀背后的真实叙事
“有些等待,比一生更漫长。”
主秀以舟山真实故事为蓝本:少女小雨循着祖父的日记,踏上寻找“秋云奶奶”的旅程。
老年秋云在海边缝补渔网、守望归人的剪影,与年轻一代的相遇相爱交织,三代人的等待与归来在“燕乘春”的主题下殊途同归。
剧中,舟山方言的渔歌、非遗舞蹈与现代芭蕾碰撞,渔民劳作的欢腾与神话之鸟的翩跹重叠,诉说着一个永恒的命题:无论时代如何更迭,人类对家园的眷恋、对挚爱的坚守,始终如候鸟遵循着本能。
NO4.
后记:20小时的极限与永恒
这场震撼的视觉叙事,诞生于18日深夜至19日黄昏的20小时极限搭建。
当最后一根羽毛被固定在顶棚时,朝阳正从东海升起,仿佛应和着主题中的“浴火重生”。
或许,这正是《燕乘春》的深意:在快速消逝的时代里,仍有人愿以匠心守护记忆,用艺术重述“归来”的古老承诺。
正如那群神话之鸟年复一年穿越风暴,只为回到舟山的礁石——人间最美的风景,永远是心之所向,身之所归。
【酒店】:舟山保利郡雅开元森泊度假酒店
【导演/设计】:陈大杂
【策划】:城上婚礼
【编导】:吴梁锋、振羽
【妆造】:与纱
【摄像】:心拾影像、一凡影像
【摄影】:木木、春呐、入海口、五里、朴暮迷
【统筹】:饼干管家团队
【灯光】:天蓝演绎
【感谢】:锦礼伴手礼、晨舟婚车
【媒体支持】:婚礼风尚WEDDINGVOGUE
【导演/设计】:陈大杂
【策划】:城上婚礼
【编导】:吴梁锋、振羽
【妆造】:与纱
【摄像】:心拾影像、一凡影像
【摄影】:木木、春呐、入海口、五里、朴暮迷
【统筹】:饼干管家团队
【灯光】:天蓝演绎
【感谢】:锦礼伴手礼、晨舟婚车
【媒体支持】:婚礼风尚WEDDINGVOGUE